文明金华

2020

04

分享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华实践

文明金华2020/1/4 9:54:30

“今年社区公示栏里多了一张网格图,图上的党员每个月都要来家里看看,问问我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要解决。”昨日,家住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兴学社区的王大妈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我市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着力做好党建与治理融合文章,将各县(市、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给金华信访工作留下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市坚定扛起传承发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浦江经验”,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带头下访、县级领导坐班接访、乡镇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去年以来,我市又以信访“最多访一次”“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在全国首创民情民访代办工作和首接首办责任制,加快打造县级“信访超市”,推动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新型信访渠道。目前,群众点单、干部代办已成为信访工作新常态。

诉讼案件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许多形成诉讼的矛盾纠纷往往由一些“小苗头”引发。为守住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我市大力推广“基层党建+龙山经验”,坚持“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理念,让纠纷尽可能地化解在诉前,使案件尽可能地解决在庭前。目前,全市各级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形成诉调、检调、警调、访调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等互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46万起,化解率99%。

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近年来,金华市民深深感受到三治融合带来的变化:开展民主监督,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创造15年“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工程零投诉、违规支出零入账”的“四个零”纪录;依靠村规民约,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实现38年小事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民零上访;发动社会力量,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形成“以外调外”“以外管外”的治理模式……我市通过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善治氛围。

市委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我市正以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全面开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从粗放治理向依法治理、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老百姓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的落实落地,直接关系到市域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近年来,我市锚定“平安浙江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市”目标,以坚持和发展 “枫桥经验”为基点,围绕坚决打赢基层治理巩固战,打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系列组合拳,探索出一条符合金华实际的市域社会治理之路,较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步推进、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同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步增强。金华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荣登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榜榜首,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贡献了金华智慧,提供了金华样本。

党建引领 开动市域治理的红色引擎

“在 ‘社区大党委’牵头下,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并有党员教师义务辅导,有效缓解了孩子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差的问题。” 谈及“社区大党委”工作,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我市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着力在“党建”与“治理”融合上做文章,以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目前,全市共成立333个“社区大党委”,打造591个党建综合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同时,把社会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列入“一把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出政法系统“比学赶超”现场会制度,通过“晒拼创”形式,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压紧压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抓党建、强治理的责任。

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兴学社区的王大妈发现,今年社区公示栏里多了一张红色网格图,标明村里党员联系户的详细名单。每个月,联系党员都来她家里关心生活状况,询问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今年,我市在推广金东区“基层党建+红色网格”做法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网格2.0版”建设,全市优化细分网格5996个,配备专职网格员6078名,红色网格员52368名,同时细化网格员录入信息事项,加强有效信息的报送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内治安、安全隐患排查数超9.8万件,排查率达95%以上,上报率达100%;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万多件,化解信访积案700多件,红色网格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基层管家”。

整合联动 夯实市域治理的基层基础

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烦心事。很多群众搞不清楚部门职责划分,跑了不少冤枉路,折腾了不少时间。今年,随着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建立,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群众有矛盾纠纷需要化解时,只要来这个中心,就可以一站式解决。

“还好来了这里,不然不知道怎么调解这起纠纷。”近日,来自兰溪市横溪镇的金某某拉着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员施建荣的手说。

8月,兰溪市马涧镇包工头严某在赤溪街道某村承包了文化礼堂雕花的一个小项目,雇用金某某一起做,没想到中途发生意外,导致金某某右手受伤,花费医药费1900多元,并在家休息了一个月。由于金某某家在横溪镇,严某是马涧人,事故发生地在赤溪街道,调解难度较大。收到该事件信息后,兰溪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动介入,联系矛盾纠纷三方到场,并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施建荣组织调解。在一番情与理的交锋之后,三方签下协议,握手言和。据悉,兰溪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自7月18日揭牌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3件,其中可调案件165件,调解成功148件,调解成功率89.7%。

为贯彻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次”理念,今年我市以“基层基础提升年”为载体,全面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协调指挥作用,同时压实县、乡两级工作力量,在县级层面重点打造集矛盾化解、信访代办、关爱帮扶等为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变“多中心”为“一中心”,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在乡镇层面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建设,加快实现由“以条为主”的职能部门多头管理向“以块为主”的乡镇(街道)综合治理转变。目前,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乡镇综治中心均100%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的矛盾纠纷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社会协同 构建市域治理的新型体系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给我市信访工作留下的宝贵经验。近年来,我市坚定扛起传承发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的政治责任,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浦江经验”,建立了市级领导带头下访、县级领导坐班接访、乡镇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的“四级联动接访”工作体系,做到随机接访、来访必接,全程负责、一盯到底。

3月,我市又以信访“最多访一次”“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在全国首创民情民访代办工作和首接首办责任制,构建“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新型信访渠道,得到省委书记车俊和国家信访局的充分肯定。

不久前,汪某到义乌市稠江街道办事处“民情民访代办”点反映,其父亲在某建设公司劳务时发生意外,现重度昏迷住院,公司老板支付部分医药费后,以各种理由中断支付治疗费用。此事上报到市民情民访代办中心后,该中心指定专人为汪某全程代办,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及相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代办员的见证下完成协议的履行。汪某对代办结果非常满意:“多亏民情民访代办工作,让我和家人从纠纷中解脱出来。”

截至目前,金华已分层分级设立民情民访代办站点3376个,设立代办人员12380人,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已代办民情民访27515件,其中民访事项13054件,办结率99.4%。全市四级走访登记人次同比下降27.8%,其中国家信访局登记人次同比下降53.8%。信访生态持续向好,群众点单、干部代办已成为信访工作新常态。

案多人少是不少基层法院面临的现实难题,但是永康龙山法庭自2013年设立以来,立案量逐年下降,其秘诀就在于党委领导、法庭指导下的庭前多元化解机制。近年来,龙山法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司法保障作用,采取“网格调解→镇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分流调解→法庭调解”的分层递进式调解,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构建了司法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模式,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龙山经验”,得到最高院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龙山经验”都市版,建立诉调、检调、警调、访调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等互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基层党建+多元化解”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45万起,化解率98.9%,国家级、省级交办的积案化解率同比分别增长12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

公众参与 开创市域治理的最优格局

以民主监督助推社会治理是“后陈经验”的精髓。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后陈经验”发源地的独特优势,全域推广“基层党建+后陈经验”,健全落实村务联席会议、“五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充分发挥村监会的监督作用,使“能人治村”的传统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治理方式。仅今年以来,全市2862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共纠正村务数近1.1万件,督促公开事项3万余项,村务问题引发的信访件同比下降70%以上,群众满意率高达98%。

“本村村民与外来人员发生纠纷时,首先处理本村村民;村里党员干部与村民发生纠纷时,首先处理党员干部。”在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在广场、办公楼、居住区等处都能看到这些村规民约。薄薄5页纸,从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从日常行为到道德规范,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个村38年“大事小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的治村法宝。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表示:“花园村现有1万多名村民和5万多名外来务工经商者,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公认的办事标准和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了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把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村民无上访。”

在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居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境外人员,以及28个少数民族的2000余名同胞。多文化、多种族、多元素交织,给社区治理带来极大挑战。社区党委积极探索“中国人与境外人员和谐共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融、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和谐共生”治理模式,动员社区居民成立中外居民之家自治委员会,设立“国际老娘舅”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跨文化交流和生活服务平台,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社区是个家,家园的建设不仅靠社区党委,更多的是靠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合作与配合,每一个居民任务明确,大家共同来爱护这个家。”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说。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探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陆续涌现出兰溪“无案村”、磐安“管头管事”、横漂“演员公会”等一大批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典范。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组织5400多家,平安志愿者17.2万人,组织开展公益和志愿服务17495人次,较好实现了党政治理和社会协调、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科技赋能 插上市域治理的智慧翅膀

全市已建成的140个“智安小区”,实现零发案。这份漂亮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市聚力“基层党建+智慧治理”创新的努力。

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将基层治理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试点小区安装智能门禁等各类智能前端感知设备,采集“人、地、事、物、组织”等社会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向高效型、精准型转变,“智安小区”侵财警情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我市以点扩面,提升出租房智能门禁安装率,形成“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安装75114台智能门禁,门禁安装区域火灾隐患、治安案件等同比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作为“雪亮工程”全国重点支持城市,我市积极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已建成一类监控达到57745路,联网二、三类监控达到57299路,在全市形成高密度、全覆盖的“天罗地网”,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如今,一个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八婺大地逐步构建。“接下来,我市将以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全力打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升级版,推动金华社会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体系、能力现代化积累更多金华素材。”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 现代化的金华样板

专访市委政法委负责人

记者:2019年即将过去,我市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和亮点?

市委政法委负责人:今年以来,为了解答好新形势下金华市域社情相对复杂、信访总量处于高位、矛盾纠纷多元多样、基层基础较为薄弱的时代命题,我们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努力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金华样板。我市“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做法在建设平安浙江15周年余杭论坛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长安》杂志、《浙江日报》进行报道。通过抓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了七大转变:即深化“后陈经验”,变矛盾上交为自我解决;拓展“浦江经验”,变多头访累为就地化解;提升“龙山经验”,变一元调解为多元化解;推广“鸡鸣山做法”,变各行其是为社会协同;推行“横漂做法”,变显性收集为深度排查;做实“关爱帮扶”,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深化“智慧治理”,变传统手段为信息智能。

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对市域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请您结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谈谈对明年金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路和想法?

市委政法委负责人:明年金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打算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固本强基。聚焦社会治理体制性机制性难题、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影响市域安全稳定突出问题,着力在发挥市一级尤其是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作用上下功夫,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华样板。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权力下放,进一步建好乡镇综治中心、“枫桥式”派出所和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工作阵地,筑牢社会治理根基,走好市域社会治理“最初一公里”。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完善科学决策、排查化解、积案清零机制,进一步推动关口前移、把住源头,努力使县一级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化解水平;坚定扛起全省反恐、反邪重点市的责任担当,强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健全专项打击、重点整治、教育转化等工作机制,坚决守牢政治安全底线。

记者: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正式启动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金华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市委政法委负责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中央政法委明确,此次试点不限名额,实行开放式试点,全部地市都有均等机会参与。我们将主动申报,争取成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本地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积极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记者 王龙玉)

吴瑛英:爱管“闲”事的有心人

在金东区傅村镇七星村上沈自然村,遇到问题找网格员吴瑛英,是村民的共识。

“问题解决快,多亏吴瑛英。”村民曾志新前段时间发现村口塘旁的路灯坏了,向吴瑛英反映:“黑灯瞎火,挺危险的。”吴瑛英立马联系电工,路灯重新亮了。安全巡逻、发现隐患、协调解决、政策宣讲,是吴瑛英的工作日常,村里的大小事都是她的“责任田”,全村759名村民,她几乎都叫得上名字。

12月25日是吴瑛英繁忙工作日中普通的一天,早晨7时开始巡查安全隐患。“自己能解决的当下解决,不能解决的,将信息上传到‘平安通’软件平台,由乡镇协调办理。”吴瑛英随身携带一本网格笔记本,除了记下各项工作任务,还记录村民需求,以及村医、巡逻队员等人的联络方式。一天天过去,笔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吴瑛英的网格工作也越来越细致。

下午1时,吃过午饭不久,吴瑛英穿上醒目的蓝马甲,拿着厚厚一摞交通安全宣传单,又出门了。“快来家里坐坐。”看到吴瑛英上门,不少村民笑着打招呼。“不坐了,这次来是提醒大家,骑电动自行车别忘了戴头盔,要礼让行人。”吴瑛英挨家挨户进行宣讲。吃过晚饭,吴瑛英又开始了新一轮走村串户:“有些村民白天不在,只能晚上去。”

“网格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必须爱管‘闲’事、当有心人。”当了3年网格员,吴瑛英表示:“虽然我每天的工作大多是一些小事,但能够为村民跑跑腿、办点事,通过努力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感觉很充实、很有收获。”

宋园春:日记背后的调解故事

中等个儿,一脸微笑,说话干脆利落,走路雷厉风行,有着一股子干劲……她叫宋园春,是婺城区的人民调解员,也是金华调解圈的“明星”,人们习惯称呼她为“宋大姐”。

“12月7日,星期六,我接到求助人张先生的电话。他在江苏省做工程,希望我能和律师帮忙,看一看他的工程结算协议是否有问题。当天晚上,我们和民警徐节洁、律师叶伟荣三人来到张先生家中,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给他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离开他家时,已接近晚上11时。”

在宋园春的调解日记里,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摞摞记录本、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背后,是她用热心、耐心、细心书写的调解故事。

因擅长调解情感纠纷和邻里矛盾,宋园春2014年退休后,自愿加入婺城区妇联和司法局成立的“和姐”工作室,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每天,宋园春都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但宋园春不觉得辛苦,反而忙并快乐着。来自湖南的曾远山(化名)曾因失足判过刑,后在义乌打工时,因失恋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选择轻生。在得知曾远山的情况后,宋大姐多次从金华赶到义乌开导他,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勇气。

宋园春不仅温暖着求助人,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倪佩芳是宋园春的表弟媳,受宋大姐的影响,退休后也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积极投身公益。

近年来,宋园春共接待各类调解千余起,帮助解决各种纠纷1500多次,调解案例在电视里播出超过300期,被评为金华市首届十佳道德榜样、浙江好人等。

“罗小兴”:全天候代办让群众“零次跑”

在金华开发区罗埠镇,有一个头顶棉花、身穿翠绿色上衣、背着鱼篓的“小人儿”,它名叫“罗小兴”,在罗埠镇几乎家喻户晓。他就是为方便群众办事推出的线上代办服务平台。“老百姓只要扫一扫二维码,或者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罗小兴’,就能在线提交需求,系统收到需求后,会第一时间通知代办员尽快办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罗埠镇党委副书记朱小玲说。

罗埠镇湖田村村民施红星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他一直想申请办理危旧房修复。但是要找哪个部门,提供什么材料,办理哪些手续,让施红星犯了难:“我腿脚不方便,办手续肯定要跑来跑去,身体吃不消。”

看到村办公楼上醒目位置贴着“罗小兴”的二维码,以及“有事就找罗小兴”的口号,施红星扫二维码,上传遇到的困难。罗埠镇工作人员在后台收到求助后,第一时间联系联村干部和所在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前往施红星家中核实情况,指导并帮助准备需要上报的材料,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材料上报和审核,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朱小玲告诉记者,在设计“罗小兴”代办服务平台之初,该镇做了广泛的问卷调研,详细了解群众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选取了他们最关注的十个问题,开发了相应端口,包括民情民访代办、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群众无需上门,只要线上点单,就会有人全程代办。特别是一些邻里纠纷,当事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找镇村干部反映,时间长了不解决,又可能将“小矛盾”拖成“大问题”。

“‘罗小兴’的出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老百姓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提交问题,干部全天候在线代办,把很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群众零次跑’。”朱小玲说

义乌勇士:紧急救援的民间力量

发生灾情,他们赶赴一线;老人走失,他们深入山林;应急演练,他们从容应对;紧急时刻,他们奋勇当先……他们是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全体队员,被群众称为“义乌勇士”。

会长方为成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前些年时常听到驴友受困的消息,就想组建一支民间搜救力量帮助被困者。集结令一发出,立马得到不少人响应,2014年4月,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注册成立。

该协会主要开展义乌及周边两小时车程内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益救援服务活动,目前有326名正式会员,5年多来共出勤公益救援活动290多次,参与救援4800多人次,包括丽水里东山体滑坡,浦江三名儿童失联,遂昌苏村山体滑坡,兰溪特大洪灾,仙居、临海“利奇马”洪水等大规模救援行动,成功拯救了162人的生命。

在一次次的紧急救援中,协会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浙江骄傲特别奖”“省防灾减灾活动贡献奖”“平安金华建设先进集体”“金华应急联动工作先进集体”“义乌市长奖”等多项荣誉。

协会除参与救援行动外,还组建了消防安全、防溺水等宣讲团,利用业余时间进企业走学校,开展各类事故的预防科普工作。目前,协会正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公益救援平台,通过“义救援”公众号提供一键救援功能,并及时发布灾前预防教育资料,建设灾前防范教育体系,为提高金华乃至全省应急救援水平贡献更多民间力量。

 

城市站点
首都之窗   |   营口之窗   |   湖北之窗   |   湖南之窗   |   福建之窗   |   金华之窗   |   邯郸之窗   |   鄱阳之窗   |   海阳之窗   |   白城之窗   |   上饶之窗   |   广东之窗   |   深圳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