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华周”活动期间,市委书记陈龙做客新华社直属机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就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解答,一幅金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随着访谈徐徐展开......

浙江之心、和美金华,一方创业创新热土

1新闻图片.png

主持人:我们对金华这座城市早有耳闻。像金华火腿、义乌小商品,东阳影视文化,永康五金制造,武义温泉,兰溪纺织,浦江水晶,磐安生态养生等,都是声名在外、享有盛誉,很多观众朋友都非常感兴趣。借此机会,能否请陈书记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金华?

陈龙: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辖9个县(市、区),市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0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金华。

一是从文化角度看,金华是历史名城、人文之都。金华有“万年上山、千年古城”之称,浦江上山等地出土文物表明文明史超过1万年。文化兴盛、名人辈出。比如现代和当代的名人中,有《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者陈望道先生,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老校长;有史学家吴晗、文学家冯雪峰、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人艾青等。改革开放以来,有120多万人走出去发展,海内外金华籍高层次人才有3万多名,其中院士有43名,博士有5000多名,教授有6000多名。上周,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就是我们金华兰溪人。

二是从地理环境看,金华是浙江之心、浙中花园。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规划建设有9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乘坐高铁从金华到上海虹桥仅需90分钟。金华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61%,拥有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区,是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三是从经济产业看,金华是百工之乡、市场大市。金华民营经济发达,具体表现为“三多”,即:老板多、专业市场多和特色产业多。老板多,在册市场主体120多万户,每5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今年以来,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1—8月份新增市场主体达18.9万户,居浙江省首位。专业市场多,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91家、超百亿元市场5家,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市场享誉海内外。特色产业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五金、纺织、医药等1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城市第4,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1。

四是从发展特点看,金华是改革前沿、开放高地。金华历来是改革先行地,承担了9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在金华设立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金义新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我们依托义新欧、义甬舟、跨境电商三大开放大通道,与23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2.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居浙江省首位。

五是从空间布局看,金华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金华下辖县市各具特色,集群发展态势非常明显,被列为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之一,也是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27个中心城市之一、沪杭金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我们的城市定位是“两都两地”,就是要打造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创新智造基地、和美宜居福地。

发力“五个聚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主持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之一。请问近年来金华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特别是在今后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方面,有哪些考虑?

陈龙: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次,我们在上海举办首届“上海—金华周”活动,就是要全面接轨大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前期,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十二个专题合作组,并编制了行动计划,为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行动遵循。

二是强化交流合作。建立和完善了市领导长三角城市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先后与上海金桥、张江、金山、虹桥商务区等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强化产业协同。主动承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产业辐射、资源溢出,成立了金华驻沪招商总部,安排30多名干部常年在上海招商,累计完成签约项目50个。昨天,总投资2.5亿元的金华(上海)人才大厦也举行了揭牌仪式,将致力于打造“研发在上海、生产在金华,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金华”的协同创新平台。四是强化民生共享。合作推进“一网通办”,打通30多项跨区域行政审批事项,金华市民卡可在全国260个城市一卡通乘,仅上海就有694家医院可以直接结算门诊费用,等等。

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聚焦”。一是聚焦交通联接,缩短时空距离。加快融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开展沪绍金城际铁路等路线研究,并加强义乌国际陆港与上海港的功能联动,拉近两座城市时空距离。

二是聚焦产业承接,实现优势互补。深化金华和上海各区产业平台之间的战略协作,合力建设一批“产业飞地”和跨区域产业链,形成“上海品牌—金华制造—义乌出口”的高水平产业链合作模式。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等产业,加快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是聚焦创新相接,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与上海张江、重点高校实验室合作交流,把金华建成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金华(上海)人才大厦作用,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四是聚焦开放对接,形成叠加效应。加快义乌国贸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义新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水平,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和“永不落幕”的全球进口商品交易地。进一步加强与上交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更多金华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五是聚焦服务链接,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跨区合作,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一体化发展成果。也要学习借鉴上海在市域治理、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市。


对标对表“重要窗口”,交出“高分答卷”、打造“金”字招牌

主持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之年,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金华对于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续写发展新篇章,有什么战略上的考虑?

陈龙: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对浙江提出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金华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市,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一员,建设“重要窗口”责无旁贷、重任在肩。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全会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下步,我们将围绕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答好十张“高分答卷”、打造十块“金字招牌”为载体,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版图中占据更高地位、贡献更多金华力量。

这里我作一个解释,10张高分答卷,明确的是金华今后的战略方向,10块金字招牌,明确的是金华当前的工作重点。“一远一近”,两者构成了金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关于10块金字招牌,这里,我挑几块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打造民营经济强市的金字招牌,努力成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承载地和创新制造基地。

二是打造“两优一高”市的金字招牌,发挥好“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标准地”改革的撬动作用,带动各领域规则、标准、政策、机制创新,努力成为营商环境最优市。

三是打造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金字招牌,全面学习上海自贸区等先进经验,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大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聚焦“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合作,加快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

四是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金字招牌,加强与长三角重大交通枢纽的功能联动,构建畅联长三角铁路、公路、水路网络,加快打造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成为“轨道上的长三角”枢纽型城市。

五是打造“信义之城、和美金华”的金字招牌,发挥金华独特的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在教育、医疗、文体、生态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合作,努力成为生态美丽浙中大花园、长三角和美宜居福地。

另外还有模范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金义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拼搏实干干部队伍等五块“金字招牌”,也都非常重要。


整体推介、精准对接,组织开展“1+N”场活动

主持人:您刚才讲了,这次是金华首次举办“上海—金华周”活动。据我了解,这次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很多观众朋友都非常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下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

陈龙:“2020上海—金华周”活动从9月16日正式启动,这是金华历史上第一次在上海举办类似活动。这次我们的主题是“接轨上海·创赢未来”,我们将以举办这次活动为契机,全面对接上海等地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高端资源,不断深化和上海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协作等方面合作,和上海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合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示范区。

这次“上海—金华周”,将开展“1+N”场活动。“1”指一场主体活动,即“上海—金华周”开幕式。“N”指N场专场活动,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才系列活动,包括金华市“双龙杯”第三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等,重在招才引智,为金华融入长三角发展凝聚人才力量;二是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包括上海工博会技术对接活动等,重在推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金华企业发展动力;三是走访联络活动,重在加强交流、增进感情、深化合作;四是市民互动活动,包括“百万上海市民游金华”等一系列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发挥优势、拼搏实干,倾力打造“两优一高”市

主持人:我注意到,这次上海-金华周安排了许多项目对接和招商推介活动,上海工商界的一些朋友比较关心,请问金华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优势政策?哪些将是下一步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

陈龙:这次到上海举办金华周活动,除了宣传和推介金华外,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招商引资。这几天,我们在上海共举办3场项目对接集中签约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961亿元,取得了非常丰硕的合作成果。

这里,我想借这个平台给金华的投资环境打个广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便捷、发展空间广。金华是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每天在金华和义乌站经停的高铁有462列,到上海、杭州都非常便捷,是国家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城市。

二是发展平台多。金华有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3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新区等重要的发展平台。尤其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新批准设立的浙江省第五大新区—金义新区,在金华和义乌中间,叠加了义乌国贸综改试验区、金义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众多国家政策。前期引进落户了龙芯智慧产业园、石墨烯应用产业园、华东未来联运新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大。这些年,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发展、“双龙引才”新政20条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全力助力企业发展。市内有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大专院校,在校学生近10万人,能为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人才支撑。

四是营商环境优。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联系重大项目,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发挥7900多名驻企服务员作用,“一对一”为规上企业、“小升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大力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重大项目从落地到开工仅需1个月。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市。

下步,我们将围绕重点优势产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更多“高大优”项目落户金华。我们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5+5+X”。第一个“5”,代表培育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分别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时尚产业。第二个“5”,代表培育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分别是商贸物流、数字服务、科技金融、影视文化、康养旅游。第三个“X”,代表培育发展若干个前瞻性重量级未来产业,分别是半导体、石墨烯、新一代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通信、氢能产业等。

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代表金华560万市民,向广大网友、上海市民,以及企业家、工商界朋友们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你们多到金华走走看看,来观光旅游、考察指导、投资兴业!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们宣传金华、推介金华,为金华的发展出谋划策、献策献力。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城市站点
首都之窗   |   营口之窗   |   湖北之窗   |   湖南之窗   |   福建之窗   |   金华之窗   |   邯郸之窗   |   鄱阳之窗   |   海阳之窗   |   白城之窗   |   上饶之窗   |   广东之窗   |   深圳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