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市科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按照“扛起争先、崛起浙中”要求,以“数智科协”建设为总抓手,汇聚奋进力量,奋勇赶超进位,为奋力谱写科创助力金华崛起浙中新篇章。

E1.png

扛起政治引领旗帜,争当红色群团“领头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协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核心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二是抓重点,打造“党员突击队”。完善党员突击队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坚定科技引领主心骨、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争创“科普先锋”机关党建“三星”品牌。三是抓基础,提升整体智治。实施县级科协能力提升行动,让基层科协成为创新发展的实践之地,新时代服务新阶段的服务之地。开展“学会党建提升年”行动,建立党建智库,强化党建联络指导制度,实现学会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扛起建家交友旗帜,争当人才服务“模范生”。秉承“科协在身边”宗旨,打造有温度、可依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一是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科技工作者在哪里集中,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工作格局,力争新建基层科协50家。推进“三长带三会”工作,打通上级资源下沉通道,提升基层科协服务能力。二是助力科技人才成长。开展学术研究立项评审活动、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热情。鼓励和支持学会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交流活动,积级争取建站院士、全国学会、省科协支持,将更多高端科技交流活动落户金华。三是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打造“院士在金华”“科技追梦人”等宣传精品。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选树表彰一批优秀科协基层组织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推动科技人才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

扛起科技创新旗帜,争当赋能发展“排头兵”。大力推进“一家四站”建设,促进区域创新和科技经济融合新发展。一是加快高端人才智力集聚。完善“一家多点全域化”院士之家服务体系和“四站一平台”创新发展体系,加快院士专家智力集聚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建立在外金华籍高层次人才联络机制,深化省青高会、杭化院战略合作,开展“百名院士金华行”、“千博助千企”等行动,力争海内外院士来金超百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以上,博士创新站30家以上。二是实施山区县科创赋能行动。打造武义温泉小镇院士之家“智慧核心”,深化省青高会“科创赋能智汇山区”行动,推进磐安江南药镇“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一县一业一学会”工程,新建国家(省级)学会金华服务站3家以上。三是搭建学会资源集聚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持续开展“全国学会智汇金华”行动,集聚国家(省级)学会的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助力政府和企业引才、引智、引项目,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扛起提升科学素质旗帜,争当科学普及“先锋队”。以“科普金华”品牌为引领,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打造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一是提升科普品牌效应。助力浙师大和省科协建立浙江科普研究院,打造引领浙江、辐射全国的科普智库高地。围绕“疫情防控”、“双减”、“双碳”等社会热点开展系列科普宣传。做强做大“全国科普日”、“冲刺・科学+”等科普品牌。二是实施科普惠民工程。继续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行动,谋划开展“双进”助力“双减”和“百名专家进校园”专项行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巡回报告、创客进校园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育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进义乌、永康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三是创新科普服务平台。完善科普融媒体联盟工作机制,发挥科普资源“融合共享、精准推送”功能,全面提升融媒体科普资源输出力、传播力,拓展和深化“科普e站”功能,切实满足公众对可视化科普信息需求。

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坚持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构建“一家多点全域化”院士之家体系和“四站一平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建成14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了具有金华辨识度的人才服务生态和高端智力集聚模式“院士经济横店现象”,受7家中央媒体关注并被联合报道。

抓机遇,强优势打开引才聚智新局面

一是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的嘱托。金华籍院士不多,但高层次专家多,全国高校校长超百人、教授博士超万人,高层次人才达3万人,为我们建专家站奠定了人才基础。二是长三角国家战略的机遇。金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7个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G60科创廊道9城市之一,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首推“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发布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榜单1518项,166个专家团队完成“揭榜”,为建站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科技创新首位战略的机遇。市委将人才科技攻坚列为“四攻坚四争先”行动的首位,实施人才攻坚三年系列行动,打造十个重大人才平台、十个金华籍人才回归项目、十个重点引才载体,以及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中科创大走廊、人才飞地等重大集成创新平台项目,为专家建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优政策,健机制 营造人才服务新生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行政推力。以“党委政府关注”为导向,积极推动建站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体系,院士专家建站工作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市、区)每年2家建站任务纳入市委人才工作年度考核指标,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建站工作落地见效。二是提高资助标准,增强政策引力。2020年新修订了《金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建站的资格,对新建专家工作站给予10万元补助。年度考核实现专家站与院士站并轨,考核优秀专家工作站资助30万元,合格站20万元,与院士站享受同等待遇,增强了企业和专家建站意愿。三是提升服务能级,打造引才合力。以“企业欢迎”为导向,联合金华银行打造了“政产研用资”五位一体的“科协金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累计为14家建站企业提供5.28亿元贷款,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科协金服务”项目还获评“2020浙江科技大事盘点”之浙江各地市科技实践亮点。

创模式,拓渠道 注入驱动发展新动力

一是乡情纽带模式。情感的力量是最深沉和持久。每年举办金华发展大会、工科会,浓浓乡情和反哺之心、兴乡之志架起了回乡之路。近年来,金华籍院士专家或是通过金华籍人才牵线搭桥建站已达院士专家工作站达36家。如龚昌德、吴明红、朱位秋、陈忠伟等9名金华籍院士,钱国柜、陈学新、俞孔坚、金茂俊等11位金华籍高层次专家回金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二是专项组团模式。通过“项目+人才”方式,打造了人才组团引进模式。如,王兴治院士,2019第一次受邀来到金华开展院士行活动,在一年多时间里,已先后7次来金,走访6个县(市、区),实地考察调研金华企业近30家,汇聚中国兵工领域300多位专家,三次来金召开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现在,有4支专家团队分别与东阳、永康、婺城的4家精密制造、新材料企业开展6个项目联合研发合作。三是产业集聚模式。通过“产业+人才”方式,实现成建制的引才模式。聚焦产业需求,与杭化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实施“1+N”战略工程,在金华建立省生物基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的分中心,打造合成胶乳新材料(浦江)、可降解新材料(永康)、变性淀粉新材料(兰溪)、纳米纤维素新材料(义乌)四个成果转化基地,6家金华企业成为产业联盟成员。

建平台优服务强引领

“三维”聚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金华:坚决扛起科创赋能崛起浙中的旗帜金华:坚决扛起科创赋能崛起浙中的旗帜金华:坚决扛起科创赋能崛起浙中的旗帜金华:坚决扛起科创赋能崛起浙中的旗帜

金华建立“站、团、会、体+首席”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协调推进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推进横向、纵向、网络平台“三维”聚力,努力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纵向联合,高端引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建站引智,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农业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力度,先后柔性引进袁隆平、陈剑平、刘仲华等院士专家,建立26家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签订了大米基础研究与配方米技术、发酵技术的菌剂制备及产品开发、葡萄产业品种选育科研项目等23个科研合作项目,帮助涉农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二是学术引领,提升发展质量。积极搭建乡村振兴科技领域交流对话平台,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解决方案。成功举行了第三届浙江中西部乡村振兴论坛和第十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与各农业相关学会先后组织举办25场分论坛,邀请到160余位院士专家为乡村产业把脉问诊。三是“五级联动”,推动产业振兴。2018年,金东区源东乡橘小实蝇病虫害暴发,造成晚熟桃几乎绝收,市科协邀请到国家桃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姜全研究员团队,采取了国家、省、市、区、镇“五级联动”措施,有效控制虫害,好果率从20%提高到80%。

横向协同,智力聚合,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推进跨界协同,盘活科技人才资源。与金华市农科院联合发起,组织18家学科相近、产业链相邻的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高校科协成立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搭建了“一库五大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即科技创新智库,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数字赋能五大平台,促进成员单位协同创新、联合攻关、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实现学会群和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二是创新服务机制,焕发科技人才活力。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组建“一团一会+技术首席”,即成立了由各有关学会秘书长组成的乡村振兴专家团队,由农业科技人才及乡土专家组成的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科技人才联合会,国家、省、市三级乡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根据专家人才特点、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积极牵线搭桥,焕发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活力。三是夯实组织基层,汇聚科技人才力量。深入开展提升基层组织力“3+1”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以县级科协为枢纽,乡镇(街道)科协为重点,村(社区)科普协会为基础,县级学会、企业(园区)科协、农技协为依托的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金华科协“打造组织圈共建工作群当好领路人”工作经验在中科协全国“三长”论坛作典型经验发言。

健全网络,资源下沉,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推进科普硬件下沉。大力推动完善乡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画廊使用管理、科普e站等科普阵地建设,积极推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推动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和落地应用。二是推进科普服务下沉。开展“科普四季行”送科技(科普)下乡服务活动,把“加油!科学+”、流动科技馆送到农村文化礼堂,组织农技专家、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志愿者为百姓服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众人数达30余万人次。举办了183期的科普大讲堂。三组织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开展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认定工作,认定了果蔬种植、水产、花卉等方面的140家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农函大培训,举办药膳养生、葡萄和枣类种植等农函大培训510期,培训新型农民30761人。

城市站点
首都之窗   |   营口之窗   |   湖北之窗   |   湖南之窗   |   福建之窗   |   金华之窗   |   邯郸之窗   |   鄱阳之窗   |   海阳之窗   |   白城之窗   |   上饶之窗   |   广东之窗   |   深圳之窗   |